图录号/艺术家:

黄宾虹 栖霞独钓 镜心

图录号:53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黄宾虹 栖霞独钓 镜心
图录号:
535
年代:
艺术家:
黄宾虹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78×3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浙江中财
拍卖会名称:
浙江中财2006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 总成交额:1322.48 万元 成交率:86%
拍卖时间:
2006年07月14日
备注:
声 明:
黄宾虹
(1865-1955)名质,字朴存,号宾虹,曾用予向、大千、芸人、同艺等笔名,祖籍安徽歙县人。生於浙江金华,擅中国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肄业於金华丽正书院,从师郑珊学山水,从师陈崇光学花鸟。1886年任两淮盐运使署录事。1895年在上海结识谭嗣同,1906年在安徽歙县新安中学堂教国文,组织黄社反清被告发。1907年逃亡上海,任职於神州国光社、商务印书馆、有正书局、《上海时报》社,参加编辑《神州国光集》《历代名家书画集》等,主编《艺观》双月刊,编辑《国画月刊》,任暨南大学中国画研究会导师,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7年迁居北平,1946年任北平艺专教授,1949年後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90寿辰时,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荣誉状,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他满怀创作热情游历大川,以“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抒发爱国情怀。以“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修养之高,无以言境界”为座右铭。其作品独具一格、洒脱而严紧,苍健而浑朴。被誉为一代宗师。许多作品被国家美术馆、博物馆珍藏。代表作品有《阳朔初霁》、《黄山松谷图》、《富春江上游图》等。出版有多种画册,著有《黄宾虹诗草》、《古画微》、《黄山画源流考》、《画学通论》等。金华建有《黄宾虹纪念馆》。
浑厚华滋 虚静致远
——黄宾虹《栖霞独钓》赏析
学术界普遍认同可将黄宾虹早学晚熟的艺术生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他致力於传统学习,临古求法,从名人作品入手,直追北宋,又以元人的水墨终结,从而在笔墨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50-70岁之间,他深入山川师法自然,在真山真水之间寻求画法的源泉与奥秘;70岁之後,他的山水画逐步形成了“浓密黑厚”的风格,尤其是在1952年其89岁高龄时的哀年变法,亦即“壬辰变法”将其“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推向了顶峰,也使黄宾虹将中国画的笔墨魅力达到了难以超越的境界。
《栖霞独钓》是其在“壬辰变法”之年所作的精品之一,该画为纸本水墨,间或浅绛,纵78厘米,横32厘米,画幅右上边沿以中锋署款。宾虹先生以金石入於书法,又以书法入於画法,从而使其画面苍劲老辣、深厚古拙,无轻俏浮滑之笔。画中钤有“黄宾虹”白文印章一方,该印为名家朱贯成所作,为宾虹先生所灵爱,在其生命的最後几年所作的许多名画上都仅钤此一印,右下钤一闲章“竹北移”为其一斋名。
宾虹先生85岁南归杭州之後,其晚年的许多作品大都描写杭州的湖光山色和晨霞暮霭。作此画时,宾虹先生居住在杭州栖霞岭。是年,他双眼因患白内障致使视力衰退,几近失明,这对一个终生追求艺术的画家是致命的打击。若换了别人,则可能不得不放弃绘画,但宾虹老人却奋力与命运抗争,仍坚持作画不辍。宋代画家米友仁在描绘“画之老境”时说:“於世海中一毛緑事汩然无着染,每静定僧趺忘怀万虑,与碧空寥廓同其流荡”。如果说以前作画时还需要闭目沉思以求静悟的话,那么此时命运却成就了宾虹先生,逼他进入了一种“全静”的境界。凭着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以书法为基础的笔墨功力和数十年游历山川而积存在胸中的万千丘壑,使他达到了不用眼睁也能凭感觉而顺手作画的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绘出的作品近於天籁又老辣无比。许多中国画家终生追求而又不可得的境界,竟然在一个“瞎眼”的老话笔下出现了。次年6月,当其作了白内障复明手术之後,连自己也惊叹其在近乎失明状态下所画的作品。
《栖霞独钓》表现了初秋傍晚的湖光山色。其构图取法元四家的一层坡、二层树、三层山的传统套路。近处坡连溪,坡上几间茅舍,舍前三树萧瑟,远山近陀,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山上灌木浓中有疏。画中虽无落日,但由画外射入的光却使整个画面上的所有景致都沐浴着落日的融融清晖。宾虹先生在这幅画的章法上巧妙地应用了对比手法:画面左重紧密又融洽模糊,右虚空疏却又清晰明朗;左边“千笔万笔,无笔不简”,右边“三笔两笔,无笔不繁”,这种对比使画面有实有虚、有简有繁,有一老叟,更是神来之笔,寥寥数笔,已勾勒其悠然自得垂钓神情。静寂的湖光山色中和一垂钓老翁,起到了“静”中有“动”的“点睛”作用,使整个画面在对比中有呼应,在对立中有统一。
在用笔用墨上,此图先用湿墨线或乾墨线勾勒出来山石、树木和茅舍的轮廓,再用湿墨浓淡并用地点染冲破,反复多遍、层层深厚;然後用较浓的墨来皴点树稦山石和添加树枝苔点;其後再用枯笔皴擦和焦墨点醒,墨色依环境而定,远山和灌木画得湿密,近坡和茅舍则画的乾疏。落日馀霞似乎还映在山峦一侧,浅绛与花青二者间既统一又有对比。画线一波三折;渍墨和水法的运用又使画面更加调和、更加华滋,也使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水色的韵致,笔与墨成一片化机。整幅画面初看之下似苍茫一片,然而越看觉层次丰富意趣越深隽。
宾虹先生曾题自画诗,“画家泼墨全不求似,方方壶自谓独参造化之权”,寥寥数语,却集中地表达了宾虹先生在哲学上的基本理念,在艺术美学上的价值取向和对数千年中国美术史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後人在绘画创新上的殷切期盼。宾虹先生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也对这种目标和境界孜孜以求,通过《栖霞独钓》这幅画中笔墨的“浓密实重”和“淡疏虚轻”来分别向世人们描绘湖光山色的“浑厚”和“华滋”。
宾虹先生於次年眼睁复明後,在清晰地看到自己“壬辰变法”时期的作品时,又欣喜地写下了“写将浑厚华滋意、民物欣欣见阜康”的诗句。可见,“浑厚华滋”不只是宾虹先生的一般作品风格,它也是宾虹先生终生所追求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的风格自然是“虚静致远”和“内美”充盈的。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