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董其昌 远山复岫 镜心

图录号:213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董其昌 远山复岫 镜心
图录号:
2133
年代:
艺术家:
董其昌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84×4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4981133
USD:638453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 总成交额:14186.48万元 成交率:70%
拍卖时间:
2005年12月2日
备注:
声 明:
录文:自义阳至大石天池,山水间深,历阅两月,都不作画。今往梁溪,友人携大痴道人画是示,乘兴为此,亦差近之。
清灵雅致韵悠长
—观董其昌仿黄之作
穆 南
明人董其昌虽身为万历进士,且官至礼部尚书,但他流传于后世的声誉是因书画领域中的精深造诣而非仕途宦海之名。董其昌的书法在明代即居于当之无愧的泰斗位置。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又得益于颜(真卿)、米(芾)、杨(凝式)诸家,赵(孟俯)书风格对他也或多或少产生过影响。董其昌十分讲究中锋用笔,用墨则不拘干湿浓淡,皆能各尽其妙。他的书法萧散自然,古雅平和,这与他终日参禅悟道应该不无因果。
董其昌的画,初宗王维和董(源)、巨(然)及大小二米,后对“元四家”发生兴趣,并多有研习,故其画风愈发气韵苍润,意境深邃。他能承上,亦能启下,开一代文人画风。他之后的杨文骢、项圣谟、王时敏、沈士充、赵左,均受他点化,以他为宗。在当时,董其昌的书画盛名已远播海外,“造请无虚日,尺素短笺,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董画历来贵如珍宝。流传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笔者曾见过董其昌《仿倪云林山水》一帧,是他69岁时所作,其时董之艺术已臻于成熟,诸事如意。他在游丹阳、昆山、姑苏时,会朋晤友,赋诗唱和,始终怡然赏心。此幅仿倪之作便是他一时即兴所为。董氏最倾心的除倪云林外,还有黄公望(子久)。他认为倪画虽寂寥小景,却自有烟霭之色,决非一般画家之流俗。董其昌素喜萧疏简淡的艺术格调,他以为这是山水画中的至高境界,而倪云林常以寒松苍柏、平湖远岫入画,恰好契合了他幽淡天真的内心世界,而“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同样崇尚正直高洁的君子之风,他视“六君子”(松、柏、楠、樟、榆、槐)为自己精神节操的象征。公望的山水画,既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也提倡对其内在特质的深入把握。他的画风简洁明朗,平淡自然。他富于变化的笔墨和沉着而大气的赋色被后人称为“浅绛山水”。
公望早年师法董源、巨然,后来他的艺术追求渐至简约概括,已与董、巨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家风貌。董其昌这幅拟公望之作,为山水镜心,水墨纸本。创作年代不详,然而根据推断,当是他在六十岁左右所作。画之右上方款识题道:自义阳至大石天池山水间深历阅两月都不作画,今往梁溪,友人携大痴道人画见示,乘兴为此,亦差近之。由此可见,董其昌对自己信笔拟古之作颇为自信与满意。此画所钤之印除画家的两方朱文印章外,还有嘉庆御览以及三希堂、石渠宝笈等八方。足可见证董画堪为稀世之珍。此幅仿公望之作,纵84厘米,横46厘米,品相尚好。细览画图,果然大痴气象,虽仅为截句短章式的片断之作,但笔墨之功显然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山石的勾勒与皴擦轻松逸如,仿佛信笔写来。子久常以虞山、富春江作为素材入画,披麻长皴是黄公望表现葱茏蓊郁的江南春秋之多见手法。董其昌深得其意,写来一样清灵优雅,婉转生姿。其叠石成峰,积木为林,神与心会,浑如天然。因无凝滞,方得机趣与韵致。其峰峦之外的旷野、村舍,溪桥渔舟,在苍茫空朦的气色中历历入画,昭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特有风情。此图笔调洗炼,造型无概念化。近景石坡及几株俯仰多姿的乔木掩映下的板桥将视线引至画外,无形中延伸了画之意境,中景以寥寥数笔勾画的屋舍,则简约到了极致。远处的空明虚静,使人遐想不已,这也是文人画品的高妙所在。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