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王翚 仿宋元山水 手卷

图录号:217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王翚 仿宋元山水 手卷
图录号:
2179
年代:
艺术家:
王翚
材质: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35×447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0169812
USD:1303507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 总成交额:14186.48万元 成交率:70%
拍卖时间:
2005年12月2日
备注:
声 明:
溪山胜处自天然
—读王翚《仿宋元山水》卷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
王 琥
王翚(1632-1717年)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的山水画家。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石谷子、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老人等。活跃于康熙年间,世人将之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四王”。
王翚出生于绘画世家,其祖父王伯臣是花鸟画家,父亲王云客善画山水,而王翚就是在这种浓郁的艺术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清顺治八年(1651年)太仓名家王鉴至王翚家乡虞山游览,王翚得知这一消息后,托人将自己所绘的一幅扇面向王鉴呈教,王鉴阅后,大为赞赏,此后便将王翚视为己徒,“命学古法数月,乃亲指授古人名迹稿本,遂大进”①,后又将王翚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则“挈之游江南,尽得亲抚收藏家秘本”②,“追随”二王学习,尽摹宋元名家真迹的经历,使得王翚的绘画功力日渐深厚。然王翚虽同为王时敏和王鉴的学生,但在艺术风格和绘画理论上更多的接受了王鉴的影响,而跟随王时敏的游历,给予王翚更多的是对江南真实山水的感悟,王翚在自然山水的陶冶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但王翚在其绘画创作中并不单纯的局限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而是秉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③的宗旨,延续、发展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创造出了“集大成”的艺术面貌,既法度严谨,又不为成法所囿,融合诸家技法而能彰显个性,逐渐在画坛独树一帜,遂创“虞山”一派。
王翚的绘画生涯,大致可以分作四个阶段:
1.四十岁之前为其早期。王翚认真研习了山水画技法并大量研摹宋元诸家风格,逐渐探索出符合自己个性的笔墨形式,作品多秀润雅逸。
2.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为中期。此一时期他在广泛临摹古代名迹的基础上,技法逐步成熟,形成了沉厚凝重的个人风格,并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精湛的绘画技法,博得世人赞赏。
对于宋元名迹的研摹,构成了王翚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础,而这种在研摹中重开新意也是他最为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他的挚友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曾对王翚三临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有详细记载,深刻道出王翚三临前后的变化,第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而未得游行自在”;第二临:“有弹丸脱手之势”;第三临:“与古人精神相恰,……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④。从“为古人法度所束”到“适合自然”,王翚历经了十多年的艰辛磨砺,终得“与古人精神相恰”,亦即所谓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实际上那第三临所得的已是王翚咀嚼古人山水传统之精髓而升华出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培养和锤炼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个性,这也是自明末董其昌以来山水画思想的完美实践。
3.六十岁至七十岁之间为王翚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王翚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实践,无论是其绘画技法还是声望地位,均达到了其一生的顶峰。康熙三十年(1691年)经宋骏业⑤的推荐,王翚被康熙帝征召入宫主持《南巡图》的绘制。《南巡图》是康熙时期宫廷绘画创作的集大成者,王翚与服务于宫廷的画家一起,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幅巨制,王翚在其中主要担任山川、林木等自然景观的创作。是图囊括了康熙从北京至绍兴再折返北京的南巡历程,描绘了沿途社会生活以及山峦、丛林、河流等景色,场面宏大、内容繁复而秩序井然。此等长卷巨制不但对研究清初社会历史甚为重要,且可从中一窥王翚驾驭宏大场景的高超技巧以及深厚的写实功力。王翚凭在此图中的杰出表现获赐“山水清晖” 四字,更是名噪朝野,煊赫一时。恽寿平曾云:“石谷山人笔墨价重一时,海内趋之,如水之赴壑,凡好事者悬金币购勿得。”⑥王翚其时声名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4.七十岁之后是王翚绘画创作的晚期,此时王翚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笔墨变化随心而动,风格苍老劲辣,所谓的临、摹已经重开生面。上海博物馆所藏王翚《仿古山水册》十二帧,其上有褚得彝跋,所言:“布局设色能得诸家之神髓,而本家笔法具在,仍不为临古所掩盖,其笔底融合唐宋名家法规,无不吻合”,道出王翚在其晚年时所达到的于“师法古人”中独辟生面,“从心所欲不愈矩”的艺术境界。
此《仿宋元山水图》乃王翚晚年山水画佳作,通篇构图严谨,景物安排流畅自然,极具写实感。本幅有王翚自题:“辛卯夏日,宿雨初霁,凉风袭人。适吴阊友人持宋元名迹,赏玩旬日,极人间清旷之乐,因成此卷。剑门樵客” 本幅钤印有:“八十老人王翚”(白)、“耕烟”(朱)、“上下千年”(朱)、“沧江白发”(白)、“耕烟散人”(朱)。(按辛卯年即康熙五十年,1711年,王翚时年八十岁)。
鉴藏印有:“东阳私印”(朱)、“东阳鉴赏”(朱)、“东阳珍藏”(朱)、“戊戌”(朱)、“李思庆”(朱白)、“爱吾庐考藏书画记”(朱)、“竹朋鉴定”(朱)、“莱山真赏”(朱)、“归兮迟盦”(朱)、“孙迟盦审定真迹上品”(白)。按此可知此图历经清代李思庆、李佐贤、孙毓汶等人收藏。
作品设色以淡赭为主,并以墨青、墨绿合染,色调温和,为典型的浅绛设色画。是图绘画技法博引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宋代李成、郭熙、刘松年,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名家笔意。卷首处三座山峰呈“起”势,画法以南宗董源、巨然为主。巨然承董源一路遗法,以长、短披麻皴并举为胜,王翚于此处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写,构建出平缓厚润的山脉,山间丛树则用焦墨侧锋横点写成,与山体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山间以留白与烘染表现淡缈的云雾和远水,由远水到云海再到近山,使观者的空间感随景物的依次递进而延伸,并进入画面的核心阶段。以画幅中部山径行旅为“承”,渐入以“北宗”技法表现之崇山峻岭、危谷劣岩的北方山川景色。王翚汲取了五代荆浩、关仝以及北宋燕文贵用笔硬朗、皴染兼备的艺术风格,先以简劲的墨线钩出山石的大致轮廓,再以短条子皴和小斧劈皴突出山石尖峭耸立的质感。树木画法仿郭熙、李成风格,古干虬枝,尽显荒寒之态。卷中至曲桥溪瀑处一“转”,又呈现出典型的王蒙山水风格。王翚以短促的牛毛皴细笔皴擦,山石的突出部和边缘处笔简而墨淡,凹陷及深暗处则笔密而墨浓,真切的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质感,得南方山川植被丰茂、盛润清俊之美。在这一部分,随着山势的舒缓,渐次展现出平远开阔的江南景致。卷尾采用赵大年风格的湖山小景,为全图之“合”点,在描绘丛林平湖之余,将观者的思绪从峰回路转的峰峦中引出,挥向一片浩瀚而温润、秀丽的湖山之间,颇得余音绕梁之昧。
同时期王翚还作有《水阁延凉图》轴⑦,是图作于丙寅年(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翚七十九岁)。此轴以元倪判意营造画境,画法则取宋赵令穰、刘松年一路平远小景,设色雅丽、笔法苍朴。与此《仿宋元山水图》相较,二者无论在绘画技巧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属于借古开今并纯朴浑厚的晚年典型风貌,体现了王翚愈老弥精、庥于化境的艺术功力。堪称王翚晚年之精品。
王翚以其精湛的画艺和众多的杰作及在清初画坛上的重要地位,对当时及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他善于继承古代优秀传统并自辟蹊径的艺术实践,引导了大批画家,如杨晋、宋骏业、董邦达、李世倬等追随其后,各善盛扬。王翚的山水画艺术也得到了同时代的许多大书画家和鉴藏家的高度赞赏,如“王石谷骧,天分人功,具瑧绝顶。南北两宗,自古相为枘凿,格不相入,一一熔铸毫端,独开门户,真画圣也。”⑧;“百年以来,第一人也”⑨等。反观王翚此卷,我们也能看到象卷后王文治⑩跋云:“何必远征关董笔,但饶风韵便堪传。”道明师法古人不必拘泥于形式,而是在于对宋元名家笔意的生发,既博引宋元诸名家的技法,又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自我认知而融会贯通,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得我法之路,以及李佐贤跋云:“……善画者,虽规摹荆、关、董、巨而自成一家之画,若不能独开生面惟是依样葫芦,恐不免貌似神非之诮矣。……惟其不似宋元,所以善学宋元也……”,言明了王翚的绘画宗旨,基宋元为本自创生面,一脱规摹的貌似神非之诮,变“似”为“不似”,以神似为胜,终得大成这样的评价。王翚的艺术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画家如何能够善于学习传统,并在传统的涵养中推陈出新、自立一格,对于当今的山水画创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① 张庚,《国朝画征录》
② 张庚,《国朝画征录》
③ 王翚,《清晖画跋》
④ 恽寿平,《南田论画》
⑤ 宋骏业(?-1713年)清,字声求,号坚斋,一号坚甫,江苏常熟人,一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兵部左侍郎。善书画,笃好山水,因绘南巡图聘王翚于家而画学大进。曾为纂修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官。
⑥ 恽寿平,《南田画跋》
⑦ 商务印书馆,《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四王吴恽绘画》
⑧ 秦祖永,《桐阴论画》
⑨ 周亮工,《读画录》
⑩ 王文治(1730-1802年)清,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字高卿,号梦楼。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与同时代梁同书有“南梁北陈”之称。
李佐贤(1807-1876年)清,山东利津人,字伯敏,号竹朋、石泉。精鉴别,收藏法书名画及古代钱币极富,著有《古泉汇》、《书画鉴影》等,是著名收藏家。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