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西藏十八世纪 坛城唐卡

图录号:194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西藏十八世纪 坛城唐卡
图录号:
1942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长49×宽3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翰海四季(第89期)拍卖会
专场名称:
佛说四季—金铜佛像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09月13日
备注:
声 明:
棉布矿物颜料
曼陀罗起源于古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抵御“魔众”入侵,在修密法的场地筑起圆形或方形的土坛,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坛上作证,并在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佛及众佛聚居处的模型缩影。坛城的外在意义,是指诸佛菩萨本尊安住的净土宫殿;内在意义,则是众生心的清净相;净土宫殿正中央的本尊,就是众生本来清净的佛性。整体构图严谨,色彩鲜艳,笔触细腻,具有较高宗教审美价值。
图哑子
展佛
“展佛”,也称“晒大佛”,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清晨的曙光中,哲蚌寺的僧人就会将长40米,宽37米的巨幅缎制释迦牟尼佛唐卡从措钦大殿请出,展放于巨石嵯峨,桑烟缭绕的展佛台上,并由此拉开雪顿节的序幕。人生中第一次看展佛,是近20年前的夏天,那时的拉萨还以坑坑洼洼的搓板路居多,没有中巴,没有公交,为了能早早赶到根培乌孜山看展佛,我们头天晚上就去东郊的朋友家借住,第二天天没亮背着糌粑、干牛肉去坐拖拉机。车斗里满满当当挤了十来个人,尘土飞扬中突突着就直奔哲蚌寺而去。
晕晕乎乎从拖拉机上下来,只见满目黄土,青烟缭绕,“桑”的味道扑鼻而来。“煨桑”就是用晒干的松柏枝焚起蔼蔼烟雾,是藏族祭祀天地诸神的一种仪式,而桑炉也是每个寺庙必备的设施。
赶去看展佛的人群,没有为节日而特别穿着的盛装,手里却都摇着转经筒,或捻着念珠,口里念念有词,赶往展佛台。山脚已人头攒动,微曦中,信众的脸安详宁静,各自的诵经声汇成一阵嘤嘤嗡嗡的声响,似乎正把天上的神灵唤醒。寺内传来声声法号,信众纷纷摘下帽子,双手合十。上百位哲蚌寺的僧人穿着绛红袈裟,头戴黄色鸡冠帽,被信众簇拥着,合力将长长的唐卡画卷抗在肩上,由仪仗僧队和寺内大喇嘛引领,向根培乌孜山走去。
法号长鸣,画卷缓缓展开,四面八方的哈达阵雨一般落在巨幅唐卡周围及画卷上,人们纷纷匍匐拜倒,五体投地,磕头祈愿。
看完哲蚌寺展佛,我们再度坐上拖拉机,又突突着去甘丹寺、色拉寺。雪顿节的第一天就在三大寺的展佛中度过。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