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周春芽 青年

图录号:88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周春芽 青年
图录号:
883
年代:
1981年作
艺术家:
周春芽
材质:
布面 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53.5×39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现当代油画作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26日-28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1981周春芽画
(背)1981年四川亿原县写生2006周春芽补签1981年,四川美术学院的周春芽去了色彩斑斓的若尔盖草原,并没与人告诉他为何非要来到这个阳光灿烂的地方,也许是那“悲伤”横行的城市把他驱赶到了这里。
“我第一次在那里,在藏族人的肤色上,在他们的服装上,在天空里,在远山发现了色彩的魅力。”
《青年》是周春芽一系列关于藏民作品的其中之一,粗矿的大块笔触下描绘的青年恬静稳重,耳朵上的两块朱红的色块生动的描绘了高原藏族人的特有的状态。这正是周春芽所认同的一种精神倾向,一种散发的最淳朴、最平凡的人情之美。
“表现”的解构
8090年代初期的中国现代主义绘画
“每一个人,每一个属于我们的人,直接地、毫不虚伪地表现出驱使他们进行创作的东西。”正如凯尔希纳在一份宣言中所说的那样,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这么一批艺术家,他们不是去看艺术,而是去观察;不是去描述生活,而是去经历;不是去再现事物,而是去塑造;不是去取舍情感,而是去探求精神的本质。
八十年代初中国艺术出现了“伤痕”美术,这是出自对“文化大革命”这场噩梦的反感与惧怕,并揭示其本质悲剧性的具象。灰色的调子、厚重的笔触,把作品呈现的灵魂控制在低落和昏暗里,营造出一种压迫感。与其说这是“暴露文学”在中国的复燃,不如说是“政治性”和“真实性”的结合,在这一个特殊的时代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
当人们沉浸在“伤感的现实主义”中时,出现了一批渴望变化与丰富的艺术家,他们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街道和周围的人甚至是更偏远的山乡中。西边充满着圣神宗教信仰的大草原或是北方沃黑的土地成为了他们最向往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返乡,也是一种探求希望的初衷。相比揭露让人不快的伤疤,他们更喜欢去寻找人们日常生活中质朴、平凡的人性之美。
不论是去浩瀚草原、远方的黑土地,或者是留在熟悉的城市中。这些艺术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语言,那就是飞跃在画布上的点、线、面,这些并不是一些装饰性的修饰,也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象征,而是是他们对自己周围事物的一种精神阐述,通过视觉而表现出来意识的消解。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