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胡镢刻 青田石杨晋自用印

图录号:21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胡镢刻 青田石杨晋自用印
图录号:
218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5.4×2.2×2.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福建东南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印象万千——金石篆刻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10月30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
1.《胡匊邻印存》87,方节盦(约)原钤本八册。1936年宣和印社刊行。
2.《胡镢印谱》P23,方去疾编,199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
3.《中国历代印风系列赵之谦、胡镢印风》P134,重庆出版社1999年。
4.《胡匊邻印存》P74,沈慧兴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1月。
5.《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989,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印文:拜苏
顶款:老菊仿古印面主人:杨临(18771945),字拜苏,又字仲庄,改名杨晋(亦以行),自署群学会主,浙江杭州人。杨文莹次子。维新运动时,在杭州创办群学会,后官农商部主事。喜收藏,曾集贮图书、字画、碑版、砚石颇富,亦擅书法,学东坡。杨文莹,字粹伯,号雪渔,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三年进士,官编修、记名御史、贵州学政。工书法,书宗宋四家,笔力瘦劲,有铁画银钩之势,亦工诗,著有《草亭诗集》。藏书甚富,清末民初,战乱四起,他与儿子杨复勤奋搜罗,会稽鲁氏“贵读楼”、黟山李氏“娱园”的藏书被全部购入,甚至丁氏“八千卷楼”的藏书也有少量流入他家。先后购进各类图书5700余种,48000余册,藏于“丰华堂”、“幸草亭”中。杨复在1929年由于资不抵债,只能将藏书出售,清华大学图书馆主任洪有丰奉校长罗家伦之命,洽谈购藏其全部藏书47546册。

胡镢(18401910),一名孟安,字菊邻(菊一作匊),号老鞠、废鞠、不枯,又号晚翠亭长、竹外外史,晚年又号南湖寄渔,别署不波生,葆光亭主人。浙江石门(今桐乡)洲泉屠家坝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善书画篆刻,工诗词。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宣和印社曾出版《晚清四大家印谱》,选集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胡镬4家作品。有《晚翠亭诗稿》、《不波小泊吟草》等诗集与《晚翠亭印存》(吴昌硕题签)及《晚翠亭藏印》等印谱流传于世。

胡镢所作朱文别于时人的玉筯铁线,作粗阔的处理,白文则作细于汉玉印清朗明净的处理,并借鉴秦诏版与汉魏凿印中的穿插、避让、欹侧等手法,辅以瘦劲挺拔的刀法,使印作在浑朴妍雅、疏密自然中表现出一种有意无意的错落之美。胡镢尊奉秦汉的传统审美观,得到了晚清至民国初期同样有古典情结的一批文士与艺术家的赏识,推崇他称:“印之正宗,当推匊邻”。胡镢于印造诣极深,不凡精彩之作,此“拜苏”印是胡镢为杨文莹次子杨晋所刻,貌似粗头乱服,实则藏巧于拙,表现出一种貌似漫不经心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智慧与趣韵,个中滋味确实需要细细品味,堪称其朱粗之典型。而印主杨晋乃光绪丁丑翰林杨文莹之子,与胡镢极为友善,匊厸为其治印甚富,在胡镢印存谱中有明确记载的就有30余方。此印既为其中一方,早在1936年宣和印社刊行的《胡匊邻印存》中就已明确著录。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