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徐晓燕 野NO.9

图录号:183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徐晓燕 野NO.9
图录号:
1835
年代:
1999年作
艺术家:
徐晓燕
材质:
布面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90×11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现当代美术—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6年12月2日-4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
1.《徐晓燕中国现当代美术大系油画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P.139
2.《徐晓燕·大地之歌》,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P.167[签名(左下)]:徐晓燕1999[展览]:
1.“怒放徐晓燕绘画作品展”,台北观想艺术中心,2001年
2.“守望田园徐晓燕绘画作品展,中国风现代美术馆,2001年

徐晓燕的作品所揭示的是一种既随处可见又让人触目惊心的现实,被都市化了的现代人正是如此的生活在自己的产品和垃圾的包围之中。都市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隔膜,与自然距离也越来越远。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精神避难所。在此,画家所触及的不仅是人的生存环境,更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危机,也是现代人灵魂深处时时浮现的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哦,这种精神的漂泊状态,使他们游离家园,找不到“在家”的感觉。画家对自然的关注,实际上正是对人自身命运的关注,并有这种关注引发对人类行为的自我反省和批评,这便是作品发出的以为深长的感叹与警示,也是她的艺术所取得的当代视角与当代立场。
—贾方舟
“1982年大学毕业以后,我曾被分配到承德钢厂学校工作,四周是山野荒地,条件虽然苦却引起了我的画兴。见什么画什么,从叶绿画到草黄居然画了30余幅油画和厚厚两本速写,愈是土坡、山丘、田埂之类的极朴实的景色,也就愈画得动情。这些作品也保持了迄今为止最亲切的感觉。我一直以我最浓厚的情感关注着大地万物,随着四季周而复始,几经盛衰,我深深感悟到了大地的永恒与完美。《秋季风景》系列作品则是这一感悟的结晶。”
—徐晓燕
十年前,徐晓燕以她一组描绘旷野土地的作品一鸣惊人。她的《秋季风景系列》作品,以深沉、开阔与大度,使观众的精神为之一振。并成为了中国油画学会首届展览画册的封面作品。连续多年,在多次大型展览的作品评选中,徐晓燕的画获得一致赞扬。参与评选的人们并不是被徐晓燕的绘画技巧、形式语言所感动,而是因徐晓燕为中国画坛带来了人们所期盼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对自然与人的生命存在的正面思考,也包含着对艺术的意义与价值的正面回答。
对自然的礼赞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古典诗人和画家思考和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唐宋山水画的核心精神就是对崇高、辽远的山水的赞颂和沉思。而这种赞颂的基础之一是山水本身所具备的崇高、深沉和静谧的品性。从吴道子、李思训到荆浩、李成、关同、范宽,他们以崇敬的心态描绘高峻的山岳,这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样式。20世纪的中国风景画受中西两方面艺术传统的影响,传统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样式并行不悖。在油画创作方面,景物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画家选择题材的出发点。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董希文的长征路线写生,吴冠中的井冈山写生是50年代风景画的代表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乡土写实”绘画的兴起同时,风景画家开始在那些“未开化”的自然中寻求灵感,于是寂静辽远的北方高山旷野进入中国风景画家的视野。朱乃正曾谈到:“中国的画家要画好画,非到西北不可”(大意),他注意到中国现代绘画在精神力度上的欠缺。詹建俊、闻立鹏、张钦若、赵友萍、朱乃正、钟涵等人气魄雄健,大气磅礴的风景画作品,疏浚了久已壅塞的传统精神河川,使中国绘画形成新的风神气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北方原野为题材的风景画,靳之林、朝戈、徐晓燕、谭涤夫、丁一林、庄重、何卫等人都有这一类作品问世,但他们的风格和感情内涵不尽相同。而徐晓燕笔下的大地是生命性的,它似乎是有欢乐与悲哀,青春与迟暮,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徐晓燕把大地和附属于大地的生命视为一种整体,揭示了作为“万物之母”的土地对生命的贡献以及她生命的沧桑。
在她的画上,土地与附着于土地的草木(庄稼,或者别的植物,这对于作品的意蕴并无区别)呈现为有机的整体草木以其生长、成熟和凋零体现土地的生命力,土地为草木无可挽回的凋零而神色肃然。徐晓燕一再描绘秋季的田野和秋季的庄稼秸秆,因为它们在色彩、形体结构和性格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是那么旷达、坚韧,气度轩昂,生死相依。这正是徐晓燕不同于其他画家的地方,她的作品主题不仅仅是土地本身,实际上是通过附属于土地的生命来表现土地。即使他们一味索取于土地,并且对土地造成伤害。有的画家认为徐晓燕的作品受德国画家基弗的影响很深。确实,徐晓燕作品与基弗以土地为题材的作品有诸多相近之处。但他们的作品从主题、情调到画面具体处理都有很大的不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