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元代(1271-1368年) 青花牡丹莲池纹梅瓶

图录号:166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元代(1271-1368年) 青花牡丹莲池纹梅瓶
图录号:
1667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39.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横滨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7夏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泉 GARDEN GALLERY 公园画廊 〒106-0032 东京都港区六本木1-5-2
拍卖时间:
2017年07月18日-20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庚寅说明:带木托带木盒包银口

参考:《青花磁器展》,朝日新闻社

1988年发行,P24。

此梅瓶小口,口沿平折(包银),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至尽底处微微外撇,圈足。器身呈曲线变化,造型优雅挺拔。通体青花纹饰,以青色钴料绘制,发色苍翠,积料凝聚处呈黑青色,深入胎骨,瓷釉色调则白中泛青。纹饰笔意深沉有力,工丽中闪烁着粗放写意的神韵。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肩饰为仰覆如意云头纹,云肩纹内缀莲池鸳鸯水波纹,外饰折枝牡丹。全器纹饰图案布局严谨,上下呼应,繁复生动,整体气质沉静穆雅。此梅瓶为至正型元青花瓷,底铭“庚寅”,推断其制作年代当在元晚期(1350),即至正十年。此器为日本藏家旧藏,为流传在日本民间的元青花重器。

青花瓷初始于唐,元至正年间(13411368)景德镇窑创烧了青花釉下彩绘瓷,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给陶瓷艺术开辟了新的发展天地,也为明、清的青花瓷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因元代王朝保留了游牧民族好酒之风,故酒器在元青花中占有很大比例。元代酒器多有盖,有子口,以增加密封,减少酒的蒸发。所谓“梅瓶”,即是“因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此梅瓶为大型无盖酒器,采用五段四节成型工艺,器身饰有元青花典型的缠枝牡丹和仰覆如意云头纹;表面釉质丰满肥厚,以手抚之略有凹凸不平感,此因元青花多采用浸釉、浇釉和刷釉及烧制工艺而产生的现象;圈足不甚齐整,底无釉,带有粘沙痕,有削足处理旋痕等。此器与今藏高安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器形风格极为类似,为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

所谓至正型器,则是指一种鉴定元青花的标准器。英国大英博物馆达维德基金会收藏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铭青花龙纹象耳瓶,器身绘缠枝菊、蕉叶、飞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缠枝牡丹、杂宝变形莲瓣等八层图案。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波普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藏元代青花瓷器进行纹饰排比,从而把凡与之相似的景德镇在十四世纪生产的成熟青花瓷称作至正型器。至正型青花风格一直延续到明初,到明洪武晚期至永乐年间,新风格才逐渐形成。

元青花数量之少,可谓凤毛麟角,其价格亦是物以稀为贵。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一价格刷新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记录。2015年此器被文物机构重新估价为16亿元人民币。元青花生产时间仅为短短数十年,传世作品数量不太多,且分属多国收藏保存,今珍品多藏于中国高安市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等机构中,散逸于民间者实在少之又少。此器从未面世,一直深藏于东瀛,经多年精诚求索,藏者才欣然使之现身于当世,机缘至为难得。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