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双耳香炉

图录号:360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双耳香炉
图录号:
3605
年代:
清乾隆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2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
拍卖会名称:
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集珍·古董文玩专场
拍卖时间:
2018年06月14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说明:乾隆皇帝笃信佛教,宫中盛行礼佛仪式。本件作品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所做香炉,胎体厚重坚致,造型端庄大方。拍品方唇圆腹,象腿形三足,肩置对称朝冠耳。器内外壁满施透明釉,足底无釉,腹底一圈垫烧痕及九支钉痕露胎。唇口外沿饰几何形纹饰,长方形开光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单行篆书款,颈、腹、足部均绘缠枝莲纹,肩处饰如意云头纹,两朝冠耳绘缠枝莲纹、蝠纹及几何纹饰。青花色调明艳浓郁。整器画笔流畅,构图饱满,枝叶繁而不乱,寓意甚好。来源:2007年3月22日纽约佳士得LOT0337。炉香四溢——沉香玉炉袅残烟「麈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正是诗人陆游晚年的生活情景。自宋代起,燕居焚香成为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香炉用作礼器,炉型的演变也是伴随着燃香原料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中国的香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供取暖烧炭的炉具。魏晋时期,香炉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修身养性的用具。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三足香炉。使用方法是在炉中放置点燃或未点燃的香料,香气由炉中向外散放,缭绕迂回,满堂清香,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清代宫廷笃信佛教,尤以乾隆时期最盛,宫中大小佛堂密布,各种佛事用品制作颇繁,以满足帝后礼佛需求,瓷质花觚、香炉即为一类,置于佛前作供奉﹑祭祀所用,实符礼佛所需清净素雅之气,在宫廷大殿之上所设置的香炉还有借助弥漫的香气和缭绕的烟雾烘托皇帝的威严气度,传达君临天下、无上至尊的意境之用。中国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三大用香体系。用香不只是关系到生活的品质,也是在各种正式而庄重的环境中,体现一个人的恭敬有礼。特别是与印度佛教中的敬佛礼佛相结合,焚香的习惯更广泛的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文人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炉,作为「香道」必备的器具,材质多样,造型丰富。随着制瓷业的蓬勃发展,瓷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在器型上,瓷香炉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素净雅致,弥足珍贵。在装饰上,香炉多釉色匀净,纹饰多通过精心设计,合理搭配,巧妙运用,显得规矩工整,表现了突出的艺术成就和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大亮点。香炉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韵味及高超的制瓷技巧,其釉色通常静谧莹润,花卉神韵悠然,无一处不精妙,无一处不雅致,契合了焚香默坐,消遣世虑之意境,成无限妙境于方寸之间。苏子曾曰:「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焚香可明悟,香品以清心,其中蕴涵文化之特质,虽不可一一道出,然皆能具象于炉中矣!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