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大明正德年制」款海棠形阿文炉

图录号:470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大明正德年制」款海棠形阿文炉
图录号:
4701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10.5cm×16cm×8.5cm重量:975g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19年12月13日-16日
备注:
声 明:
在铜炉收藏中有一个别致的品类,即阿拉伯文铜炉,此种炉具在众多式样中不仅数量稀少、别致珍贵外,还记录着中国与伊斯兰文化时代交融的历史价值。明代中期由于伊斯兰文化的大量传入,连正德皇帝也被传信奉伊斯兰教,因而在当时的工艺品诸如瓷器、铜器等上面用阿拉伯文作为装饰的十分常见,内容大多是《古兰经》中的赞美词,这也是辨识当时器物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传世与存世最多的便是「大明正德年制」阿拉伯文铜香炉,在明武宗朱厚照当政十六年间,因其尊崇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文化得以彰显,各式各样的阿文香炉、阿文瓷制品等传世佳作大多出自正德年间。本件精美的香炉即彰显出了中国回族二元一体的和谐文化特质。 此件铜香炉体积硕大,造型厚重敦实,从云纹足处和底款处我们可以看出原本炉皮为枣红皮,可能被后人洗去,只能依稀看出原本的颜色。炉身呈海棠形,四瓣绽放充盈,极富张力。炉身整体呈海棠形,比例协调,优美得体。这种样式最初源于西方,纵观中国哦古代早期器物,口部多中规中矩,或圆或方,少有花式。随着唐代采取开放的经济和文化政策,与西亚、中亚等地的文化交流的更加密切,海棠式、菱花式等诸多带有西域特征的造型引入到其他工艺品的制作中。从传世的汝窑、钧窑、官窑等来看,皆有海棠式洗。而海棠式铜炉在明代时即有之。底部减地阳刻「大明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四棱间的壁面弯弧,腹部前后各有一如意云头开光,两侧蕉叶纹开光,其幅面大比例占据炉身,外部有阴线环绕,内沥「珍珠地」。这种纹饰多见于西域或者中东纹饰之器物。从现存实物来看,炉身上的铭文多为古兰经中的一句话。篆刻流畅。炉身两侧为海棠耳,舒展对称。更与海棠式炉体相互印衬。整器风格和谐、文静、娟秀。整器款式规范,端庄,铜质莹润,包浆清亮,有珠光色泽,明代铜炉制作工艺成熟,铜质经多次炼制而成。全器厚重而挺拔,纹饰繁密却不失朴实。 万历之后,明朝政治陷入末势,文人多退离政治,纵情山水,从晚明绘画名家陈洪绶之《松下读书图》中可发现一海棠耳炉立于桌上,可见此类炉型为晚明文人所钟爱的炉中逸品。 参阅:2019年日本春拍成交价380万人民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