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图录号:246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图录号:
2466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41.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20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0年08月07日-10日
备注:
声 明:
谢继胜  若如飞 这是一尊明代中期的降魔印释迦牟尼金铜坐像,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释迦牟尼佛(梵文: 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此像象征作为佛教创始人的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修行悟道的重要时刻,是佛教图像学中最为重要的造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证悟佛教义理的形象瞬间,又是众生顶礼佛陀八相成道传记的浓缩版。 10-12世纪前后降魔印佛陀雕塑在东印度流行,形成波罗风格的释迦成道像并逐渐向周边传播。与此类图像在缅甸蒲甘、中亚丝路及西夏传播的情形相仿,藏区在12世纪前后降魔印释迦牟尼像开始流行。与波罗样式不同的是,12世纪以后的此类造像多为螺髻佛像而非著宝冠像,至13世纪以后,尼泊尔纽瓦尔风格渗入,此类造像的风格有较大变化:佛像螺髻由后稍前,前额宽大,脖颈短粗但并无蒲甘造像的比例不适感;胸臂健硕有力,腰肢比12世纪稍短但更有内聚爆发力。演变至14至15世纪,造像各处得到柔化,佛陀后笈多样式的贴体袈裟端头衣纹如同鱼尾,装饰意味更加浓郁。 此尊释迦牟尼坐像螺发密布,赋色绀青,保存较好,现存色泽仍较鲜艳。发顶有较大的鎏金如意宝珠。五官刻画极为精致,阴刻线条完美地衬托出脸部的细节。脸型宽平,呈“国”字脸。两颊丰盈,颇有肉感。面相安静祥和。眉上白毫饱满浑圆,位于额头中央。眉眼细长,距离较宽。眉毛弯如新月。眼睛双眼皮,刻画下眼睑,呈半闭状,眼帘低垂,向下凝视,带有沉思冥想的神情。鼻梁细直,鼻翼稍宽。嘴角微微上扬。耳垂厚大中空。下巴下部的一道肉褶更衬托出此尊释迦牟尼佛的圆润感。脖颈较短,施三道弦纹。戴手钏,手钏在手腕位置,较为特殊。袒右胸右乳。总的来说,头部在整个坐像中的比例较大,躯干浑圆、较短,无肌肉感,上肢及手较长,给人一种庄严而又和蔼之感。 袈裟华丽精美,是典型的明清式样,有别于元代的风格。袈裟从左肩披落至莲座之上,左肩袈裟的端头非常独特,塑有莲瓣尖部。腹部有三道明显的衣纹。衣纹流畅、飘逸,质感颇强,刻画逼真写实。 莲座为双层束腰仰覆莲座,造型十分规范,莲瓣宽大饱满,为明代永宣样式。上下层的莲瓣边缘分别饰连珠纹装饰。 永宣造像吸收了汉地的艺术风格,塑造手法较为写实,对明清佛造像的风格均产生了极为深重的影响。此尊释迦牟尼佛坐像刻画极为华丽写实,气度不凡,雍容华贵,为典型的明代造像。 此尊释迦出自天津文物公司旧藏,类似的造像有以下。出土文物方面,有宁夏中宁大佛寺出土的明前期金铜佛。拍卖市场方面,一尊为天津文物1999年春拍的高38厘米漆金释迦牟尼佛像,有明确的成化壬寅款。一尊为北京瀚海2002年春拍的高41.5厘米的释迦牟尼佛,无款鎏金。一尊是北京瀚海2004年秋拍的37.1厘米的药师佛像,漆金落成化壬寅款。这四尊造像与此尊释迦牟尼像的袈裟样式几近一样,尤其是左胸前的独特装饰,面部特征和莲瓣衣纹装饰亦较相似。 参阅:瓷器 玉器 工艺品 天津文物 1999. 4. 18. LOT 225 (图1) 古董珍玩 北京翰海 2002. 7. 1 LOT 2150 (图2) 金铜佛像 北京翰海 2004. 11. 22 LOT 2507 (图3) 《金铜佛像》 天津市文物公司编 文物出版社 1998 (图4) 《金铜佛造像图录》鸿禧美术馆编 台北1993 内地(汉藏风格) 黄铜鎏金 单体浇铸 开物·明清宫廷夜场 北京保利 2008年春 (图5) 出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浙江省博物馆,2017年。 展览:“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萃”展,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2017年。 来源:金铜佛像 天津文物 2006. 12. 15. LOT 1159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