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潘天寿 为潘伯英作 参禅老衲图

图录号:408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潘天寿 为潘伯英作 参禅老衲图
图录号:
4082
年代:
1924年作
艺术家:
潘天寿
材质:
设色纸本 立轴
作品分类:
尺寸:
81.5×38.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2022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3月15日-3月17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河水泱泱,江水汤汤。参禅老衲,枯苇可航。伯英先生久嘱画佛,至杏花开候成之。甲子,阿寿。 钤印:潘天授印(白) 签条:阿寿朱砂古佛。甲子(1924)冬,授签。 出版:1.《潘天寿书画集》图22,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2.《潘天寿书画集》P14,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3.《名家翰墨丛刊——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23·潘天寿:人物·山水》P8,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4.《新美术》第18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3月。    5.《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潘天寿》P25,天津杨柳青画社,1999年。    6.《中国名画家全集——潘天寿》P9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7.《潘天寿画集》P13,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8.《中国名家画集系列——潘天寿书画集》P6,福建美术出版社,2009年。    9.《潘天寿》P17,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    10.《潘天寿全集》第一卷P110,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11.《志同道合——白社五人艺术》P38,吴茀之纪念馆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 12.《铁柱成山——潘天寿研究》P34,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著录:13.《民族翰骨:潘天寿与文化自信“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P134,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年。 说明:潘天寿自题签。  潘伯英上款,张岳健旧藏。委托人家属直接得自上款人本人。 《参禅老衲图》是潘天寿表现佛教人物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于1924年春,时潘天寿28岁。这一时期,潘天寿的人物画作品极少,如本幅这类“侧身红衣达摩”题材更是罕中之罕,为市场仅见。据《潘天寿全集》,1923至1927年之间,此类题材的作品尽两幅,一幅藏于潘天寿纪念馆,另一幅即为本拍品。 在潘天寿存世的人物作品中,本幅具有唯一性,从中可窥探潘天寿绘画风格的成长历程。由诸闻韵引荐,潘天寿与吴昌硕相识,经过吴昌硕的诫勉和点拨,潘天寿意识到中国画光靠天分纵横挥洒终不能长远,故努力地收敛早年画风中显露出的个性强烈而又粗率的特点,从吴昌硕的笔墨、构图、意境等各方面入手,加以揣摩。故这一时期潘天寿的画作中多有吴昌硕的影子。以本幅《参禅老衲》图为例,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潘天寿是如何努力地收敛自己粗野的用笔,又是如何将吴昌硕画花鸟的技法用到人物画中去。他有意识的以“骨法用笔”来要求自己的笔力,运笔果断强劲,主张“强其骨”“一味霸悍”。这种深入传统的努力,使他在吴昌硕画风的揣摩与实践中独立自省,学吴而不泥吴,尝试开辟一条能表现自己风格的新路,并一举确立自己在近代美术史当中的翘楚地位。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