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陈寅恪 致傅斯年有关学术考证的信札

图录号:55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寅恪 致傅斯年有关学术考证的信札
图录号:
552
年代:
艺术家:
陈寅恪
材质:
信笺 一通一页
作品分类:
尺寸:
27.5×17.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23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3-08-05 ~ 2023-08-07
备注:
声 明:
识文:孟真兄:手示敬悉。《良友》二十三册奉还。又大作匆匆读,关于考证之处,弟无异论,惟觉文气连接关键,或能加以说明,再更免日人之疑难而省他日之驳复也。已分别签出,附贴于文稿上,乞教之为幸。匆叩著安。弟寅,五月四日。 说明:傅斯年上款。陈寅恪与傅斯年系“三代世交,两代姻亲,七年同学”。 此为陈寅恪毛笔信札,用国立清华大学用笺书就,围绕校阅傅斯年著作、借阅书籍而作。 据信中“更免日人之疑难而省他日之驳复”,可知傅斯年此著与日本息息相关。傅斯年才华横溢,但少著述,其与日本关系最密切之著作即为《东北史纲》。信中所及或即为此书。《东北史纲》是傅斯年书生报国的重要体现,作于九一八事变后,意在唤醒国人抗日,驳斥日本学者提出的“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说。傅斯年最初的计划为组织多位学者(傅斯年、方壮猷、徐中舒、萧一山、蒋廷黻)合作编成从上古以至清代的东北地区通史,但真正出版的只有傅斯年独立完成的“古代之东北”部分。该书于1932年10月出版,曾由李济节译部分内容给李顿调查团,为调查团报告书明确指出东北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各国公认之事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信件使用清华大学笺纸,亦可知作于1928年后。1926年,陈寅恪应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力邀自欧洲归国,是年9月清华开学,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等一同受聘为研究院导师。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作者简介:陈寅恪(1890~1969),号青园,又署青园翁,室名寒柳堂、金明馆、不见为凈之室,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三子。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 上款简介: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改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年底公费赴英国留学,后又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文及历史系主任、代理文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