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2023春季拍卖会>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俞平伯 作,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谢国桢、施蛰存 等唱和 纪念结婚六十周年《重圆花烛歌》重要稿本及题咏二卷
图录号/艺术家:

俞平伯 作,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谢国桢、施蛰存 等唱和 纪念结婚六十周年《重圆花烛歌》重要稿本及题咏二卷

图录号:58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俞平伯 作,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谢国桢、施蛰存 等唱和 纪念结婚六十周年《重圆花烛歌》重要稿本及题咏二卷
图录号:
583
年代:
1978至1991年作
艺术家:
俞平伯、叶圣陶、张伯驹、夏承焘、谢国桢、施蛰存
材质:
画心十五帧、手卷二卷
作品分类:
尺寸:
25.5×22cm×15 741.5×29cm 116.5×29cm 734×30 cm 64.5×30cm(引首二)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23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3-08-05 ~ 2023-08-07
备注:
声 明:
款识:1. 重圆花烛歌。戊午 平伯乙卯岁病后所作 者般陋室叫延芳 虚之 起潜八十后作 佣书堂 文字之福 者般陋室叫延芳 邯郸逆旅 苏宇辞翰 问景轩 □巢 六郎私印 张大其辞 京兆 花好月圆人寿 吴闻字无闻 陈兼与印 松姿石骨鹤精神 海天楼 白头歌尽明月 北山廔 可诜长寿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马蹏秋水虎尾春冰 弃园白丁 壮夫不能 陈从周手槀 雅健 我生戊午 宽堂随笔 太平不易之元 云骧 大泽龙蛇 寿 水流云在之室 在山一字清泉 吴兴 苕霅流长 八十以后所作(朱) 25. 全文录写既竟,通读一过,发觉其中记北平“小民革”拟创办一家政论杂志一节,记忆有误。余当时建议杂志命名不是《庶议》,而是《横议》,取“天下无道,处士横议”之说。合当更正。老年忆旧,有时迷糊,余文亦难保全无失误也。宝骙又识。 26. 曲园德谊朗吟身,花烛重圆世又新。满幅琳琅歌咏好,披图真见太平春。颖南道兄嘱题。苏渊雷。钤印:苏渊雷(白) 27.辛未(1991)秋九月,后学钱定一敬观。钤印:钱定一(朱) 出版:1. 香港《书谱》(双月刊)P6图版,1979年8月第4期。 2.《颖南选集》图版页,周颖南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3. 《重圆花烛歌》单行本,周颖南编,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1989年。 刊载:4. 《新文学史料》P7-8,1990年第4期,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 5. 《新民晚报》第六版,1990年1月4日。 6. 《文学报》第458期,1990年1月4日。 著录:7. 《颖南选集》P127-129,周颖南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8. 《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9. 《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10. 《周颖南与中华文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2年。 11. 《南国萍踪》,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 12. 《俞平伯全集》第一、九、十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 13. 《古槐树下的俞平伯》P1-11,孙玉蓉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 14. 《俞平伯年谱 1900-1990》P407,孙玉蓉编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15. 《俞平伯的后半生》P175-187,王湜华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 16. 《暮年上娱 叶圣陶俞平伯通信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 17. 《淡墨痕》,岳麓书社,2005年。 18. 《周颖南文库》卷四、十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 《俞平伯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 《中国文学史数据全编》现代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21. 《旧时月色 俞平伯身边的人和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 22.《夏承焘年谱》P254-255,李剑亮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23. 《冯其庸文集 第5卷 剪烛集》P151-152,冯其庸著,青岛出版社,2012年。 24. 《顾廷龙全集 文集卷 下》P869,顾廷龙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 25.《书信中的颖南评说》,黄河出版社,2015年。 26.《俞平伯的后半生》,商务印书馆,2016年。 诗文著录:27. 《俞平 伯学术精华选》,俞伯平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 26. 《俞平伯研究资料》,孙玉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29. 《俞平伯散文杂论编》,俞平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30. 《俞平伯诗全编》P519-522,俞平伯著,乐齐、孙玉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31. 《俞平伯》,俞平伯著,乐齐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32. 《秋韵诗词选》P26-28,中国社会科学院秋韵诗社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说明:周颖南旧藏。周颖南是俞平伯的私淑弟子,长居新加坡,改革开放后与叶圣陶、俞平伯、刘海粟等文艺界耆宿往来极密,藏诸家作品颇丰。 这是现存关于八九十年代文坛交游最完整、最重要的稿本。几乎集结了当时健在的所有老辈文化名人、学者为为俞平伯作跋,共计23家。具体包括:俞平伯、叶圣陶、张伯驹、谢国桢、顾廷龙、夏承焘(吴无闻代)、陈声聪、施蛰存、冯其庸、黄君坦、杜宣、周策纵、陈从周、邓云乡、许宝骙、苏渊雷、钱定一、潘受、王益知、李宝森、陈秉昌、郭学群、费在山。 本标的含俞平伯结婚六十周年作自传体纪念长诗《重圆花烛歌》15页,长达近七百言。全诗追忆了自俞平伯出生以来二人相识、相知、相爱、相陪伴一生的历程,是二人爱情和生命旅程的重要印记,亦是俞氏八十年生命轮廓之缩影。 又有谢国桢手录《重圆花烛歌》(以下简称“谢钞本”)及张伯驹、叶圣陶、顾廷龙、夏承焘(吴无闻代)、施蛰存、冯其庸等题跋长卷2种。诸题跋为祝贺俞平伯夫妇结婚60周年、俞平伯90大寿而作。内容或为祝嘏,或为纪念,或为追忆感怀;俞氏内弟许宝骙长跋则可为全诗的详实脚注。值得注意的是,谢国桢、叶圣陶、张伯驹执笔时均已是垂暮之年。其中,张伯驹《八声甘州》系专为俞诗所作和词,用以歌颂俞、许伉俪情深,未见收入《张伯驹词集》,难能可贵;叶圣陶更是在晚年目疾加重、写字不便的情况下为长卷作跋。又,夏承焘、顾廷龙、冯其庸、许宝骙等诸家题跋均见载于各自年谱或相关著作。 其中俞平伯手书《重圆花烛歌》15帧作于1978年5月,与谢钞本(初稿本)略有区别。据卷中俞氏1980年自题:“此卷(谢钞本)是初稿,呈其后将末联改为‘即教退尽江郎笔,却扇曾窥月姊妆',另写奉颖南。”而“另写奉”者即本作。又据俞平伯1979年10月17日题跋:“初稿以‘退笔拈来字几行'句结束,颇觉衰飒,改末两句易位,以催妆为却扇,借月姊字面点明中表之谊,与首段相应,于文情章法或稍进欤。去年寄颖南兄此稿时,未曾题款,顷星洲精制成册,得就正于海外诸君,论文之乐,言诗之缘,皆可记也。” 题咏手卷二种集中作于1978至1980年、1987至1991年两个时间段。据周颖南《〈题俞平老重圆花烛歌卷子〉书后》,1978年,周在叶圣陶的引荐下结识了俞平伯;同年11月30日,俞寄示之以自作长诗、谢国桢御制笺精钞的《重圆花烛歌》(此本于次年寄还)。周对谢钞本喜爱异常,希望谢氏能为之重书一幅,而彼时谢国桢已年近八旬,小楷长书已无法做到,“平师遂以家藏的这一幅寄来赠我。盛情难却,拜领之余,我乃请平师为我写一段跋,作为交代”。此即周氏收藏谢钞本的经过。 此作先后历经两次出版,在香港地区及新加坡广为流传。1979年,在俞平伯作诗次年,周颖南即将诗稿在香港《书谱》出版;1980年前后,周氏拟将谢钞本裱为手卷以广流传,遂先后请黄君坦书赠题跋,潘受书引首,又将“已拥有的内容加以复印,贴成手卷的形式,分别寄呈圣翁、平师和王益知先生,并为手卷征求题辞”。据诸家跋文落款时间及编次,可知除叶、俞、王外,张伯驹、夏承焘、陈兼与、施蛰存、顾廷龙等均在此次受邀之列。越数年,至1980年代末,值俞平伯九十大寿即将到来,周颖南为献寿作贺,拟“将前卷诗歌装册印行以当寿礼”,以是再度广征题咏,并得杜宣、周策纵、陈从周、冯其庸、邓云乡、费在山、许宝骙等诸家墨迹。其时,俞平伯已鳏居数年(许于1982年去世),谢、叶、张、夏、陈、黄等老友亦纷纷作古。周颖南于1989年与俞氏反复磋商出版事宜,并于同年10月赶在俞氏九秩荣庆前编印出《重圆花烛歌》。此举对于晚景孤寂的俞平伯而言,不失为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 《重圆花烛歌》全诗以时间顺序为纲,极具章法,而非单纯地追忆、堆砌六十年往事。前八句既是全诗总括,又是点题之笔。从重圆花烛的主题入手,而后一转,不仅到前丁巳,而是追溯到更远的出生前的己亥、庚子,从其与许宝驯的青梅竹马讲起。诗中占篇幅最多者为追忆干校一年的经历,竟用了二十二句,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一,足见俞氏对夫人许氏在特殊时期能与之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切感念。全诗最后八句,则是作者对夫人的尊敬与爱慕的直接表达。结婚六十周年,西方称之为“钻石婚”,中国称之为“重圆花烛”。俞平伯与许宝驯成婚于1917年(丁巳),到1977年(丁巳)正是一轮甲子,俞氏遂酝酿创作了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以作纪念。诗中缅怀追忆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生活道路,讴歌咏叹了夫妻之间忠贞不渝、诚挚纯真的感情,动人心弦。许宝驯长俞平伯四岁,杭州人,从小长在北京。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年过古稀、白首翁媪”,俞、许两人同舟共济、休戚与共。至此稿创作前不久,俞氏才得以“落实政策”,从北京永安南里的二居室一跃而住进了西郊三里河南沙沟的“高干楼”,此时夫妻皆是皓首,家中已是四世同堂,诸喜临门,更具隽永意味。 作者简介:俞平伯(1900~1990),乳名僧宝,名铭衡,字平伯,号古槐居士,浙江德清人。俞曲园曾孙,俞阶青之子。著名作家。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重要诗人。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