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永乐宫廷 木胎漆金药师佛坐像

图录号:266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永乐宫廷 木胎漆金药师佛坐像
图录号:
2667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60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北京元代居庸关云台下部劵洞中之顶列五尊佛像,及两侧坡面并排五尊浮雕佛像,大头高髻,肩宽腰壮,气势宏伟,系明代早期永乐官造佛像风格的雏型,多数「大明永乐年施」铜鎏金佛像的原始基型均脱胎于此。本尊木胎髹金漆药师佛坐像的风格特点亦极为相似,是典型明初永乐官造佛坐像的风格,体型硕大、雕工精美、整体髹金漆,皇家风范具足! 从技法看,明代早期造像以汉式传统雕塑技法普遍兴盛,其面容端庄祥和,身姿灵动自然,雕塑艺术之美无可言表。而将汉式的衣装和审美趣味,融以藏系佛像的准确比例和写实技法,使得明代初、中期的佛教造像呈现繁荣局面,其艺术风格也成为佛教造像艺术中独特的一笔。 此尊药师佛造像即有藏系佛像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有明显的汉地装饰艺术元素。其袈裟裸露右肩,披挂左肩,是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的穿法。区别于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的披通肩穿法。顶螺髻是佛陀宝相一个重要的特征,髻上饰摩尼宝珠,喻佛法与佛德。《三藏法数》载: 梵语摩尼,又云末尼,华言离垢。此宝光净,不为尘垢所染;若以青物裹之投水,水色即青;红黄赤白,亦复如是。谓等觉菩萨无明之惑将尽,位居十地之上,其随类现形,化用自在。故以摩尼宝轮对等觉位也。 因此,摩尼宝珠被视为消灾、吉祥的象征,以祈求幸福平安,并解众生于贫苦,与药师佛之愿完全符合。佛像面容平静祥和,五官端庄,气质自然流露,使观者自心生敬意。身体挺拔端直,手足纤具饱满,尽显贤善之相。手掌向上置膝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捻一枣核形药丸,是明清时期汉传药师佛标准化的造型。 药师佛为甘露医王,在东亚地区极受信徒崇敬。他以法药解救人天,脱出生老病死、悲忧苦恼,因此,无论是立或坐,一手持药罐是他最常见的特征。药师佛在菩萨身时,曾发过『十二大愿』,以解除众生现世的苦痛,赐予安乐而令众生无有匮乏;并引导众生于菩萨道,使修行者不缺减戒,不堕恶趣。 这尊药师如来佛坐像制作材质为木胎,胎体厚重硕大,刻画生动传神。造像表面并髹以金漆,更显庄严辉煌的气势,极具宫廷风格。木胎金髹工艺历史非常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因木胎佛像虽然精美,却因各种原因保存因难,故以髹漆,即有装饰功能,又能起到保护作用。光润亮泽的质感,细腻流畅的纹路,以及时间划过留下厚重的光泽感,是木质佛造像独有的气蕴,其品相完美,实为明代佛教造像的雕塑精品,博物馆级典藏精品,足以被评为一级文物! 200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首度举办『永乐大展』,馆方专家撰文明确指出,元代居庸关云台佛像浮雕,大头高髻,肩宽腰壮,气势宏伟,是明代早期永乐官造佛像风格的雏形。对比看来,此尊阿弥陀佛像与居庸关佛像的艺术特征确实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宫廷造像与其他地区造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宫廷木雕造像的装藏处于底部开一圆孔,而非在佛像背后开窗。(如图九) 明代宫廷专设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制作专为皇帝个人观修的『皇帝本尊像』,以及供佛教仪式供奉的『事奉佛像』(《西藏宗教艺术》扎雅 着、谢继胜 译,P131)。永乐、宣德年间,『佛作』制作的佛像将汉藏融合的艺术发展至巅峰,这些造像质量上乘,艺术风格独特,并且数量稀少,有的用于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的宗教怀柔政策服务,有的供奉于皇家寺庙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市场的热点。这尊阿弥陀佛像当年便很有可能在大型皇家寺院中供奉。将其与传世的带永乐年款的鎏金铜像对比,可见其工艺的一致性,反映出汇集多元艺术文化的汉地宫廷古典美学风格。 类似的作品可参见《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散华聚念》(应真藏,2014年)中出版的一尊永乐时期木雕漆金药师如来佛坐像,这尊木雕造像于北京保利2015春拍上拍,最终以人民币402.5万元的高价成交;另有一尊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的夹纻漆金释迦牟尼像也可作比较。该风格造像常见木雕与夹纻工艺,本场拍卖中的这尊阿弥陀佛像为铜质,如此大体量,可见铸像不惜工本,相比之下更加珍贵难得。 整体来看,此尊阿弥陀佛像庄严大气,以黄铜为体,铜质精纯,手感厚重,朱红底漆,最后在表面施予金漆,经长年供奉略显斑驳,然而更凸显出宝相不同凡俗的气韵。整像精益求精,品相一流,尽显皇家风范,且其形制颇大,非常珍贵。 参阅:1.居庸关过街云台佛像,大都会《永乐大展》2005年专书;北京保利2015春拍Lot 7570,成交价RMB 4,025,000.    2.明代成化时期 宫廷官造夹纻漆金释迦牟尼坐像,台北鸿禧美术馆藏品。    3.明代永乐时期 纪年西元1411年,大都会美术馆藏。    4.明代永乐时期 木胎漆金不空成就如来佛,明尼亚波利斯博物馆藏。    5.苏富比2013秋季拍卖会,成交价236,440,000港币。    6.苏富比2017秋季拍卖会,成交价9,700,000港币。    7.明代十五世纪永乐时期 官造木胎金髹药师如来佛坐像,高93公分,《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散华聚念》(应真藏,2014年),第113页。    8.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成交价3,565,000元。 水陆画—文人情怀的宗教艺术表现   水陆画是中国古代宗教绘画的一种,属于道释画范畴,主要有卷轴和壁画两种形式,另外还有部分水陆版画与水陆雕塑。它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因应用于水陆法会而得名。   水陆法会全名“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简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用以追荐、普度“法界圣凡”,是佛教寺院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重要佛事活动,而水陆画则是在这种仪式中使用的绘画作品,用以表现佛教教义和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陆画的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水陆画起源时间目前说法不一,据现有的史料,最早记载水陆画的文献始见于晚唐、五代。水陆画经过唐、宋的流传与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规模。   元明之时,水陆道场悬挂的水陆画基本定型,一般寺院修设的大西水陆法会中一堂水陆画为一百二十幅。朝廷修设的水陆法会用到的水陆画多达二百余轴。这些作品多由民间道释画高手绘制,严谨工整艺术精湛,其内容包揽了民间崇信的所有神祇,它的悬挂幅数依法事规模而定,另外在这一时期除了成套的卷轴水陆画像外,佛寺道观中出现了专门的水陆殿,绘有构图结文完整的水陆壁画。   到了明清时期,水陆画开始逐渐世俗化,表现的内容也更加贴近生活。与此同时,水陆画的绘制技艺也得到了提高,画面更加细腻生动。清末民国时期水陆画逐渐衰落,现留存于世的作品多来自于明清时期。   水陆画主要取材于儒、释、道三大教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有佛教系统的诸佛菩萨、明王尊者、护法韦陀等,有描绘神道的日月星辰三官大帝、风雨雷电等;还有绘制各色人等的帝王太子、后妃宫嫔、将帅士兵、贤妇烈女等像;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画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根据神灵身份品级不同,水陆画分为上堂、下堂或上堂、中堂、下堂。上堂水陆画为诸佛、诸菩萨、诸天帝、天神、天仙等;中堂水陆画为天王、明王、天龙八部护法神、十二黄道、二十八宿星君、五岳大帝、四海龙王、门神城隍、十殿阎王等,地位较低,悬挂在大殿门前和外廊。下堂水陆画包含忠臣烈士、三贞九烈、各行各业的人等,悬挂在外廊或配殿。   水陆画以天然的矿物颜料着色为主,技法上继承我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人物造型优美,线描空化丰富,色彩丰富和谐。在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地区衍生出独自的艺术风格,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绘画技法的发展,水陆画逐渐发展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现在水陆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水陆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绘画形式,在宗教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宗教、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创新和演化,在宗教教化、礼佛信仰、文化传承和审美欣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