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瑞图 草书 翠阁丹楼七言诗

图录号:16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瑞图 草书 翠阁丹楼七言诗
图录号:
163
年代:
艺术家:
张瑞图
材质:
绫本 立轴
作品分类:
尺寸:
178.5×51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识文:翠阁丹楼不计重,石林萝径水淙淙。诸天但说游三日,双屐宁知遍一峰。花外鸟啼千嶂雨,帘前僧老数株松。黄昏移榻东轩坐,山北山南寺寺钟。 款识:瑞图。 钤印:张瑞图印 大学士章(朱) 出版:《白毫墨涛——张瑞图书法特展》P94,晋江市博物馆。 展览:“白毫墨涛——张瑞图书法特展”,晋江市博物馆。 刊刻:本拍品刊刻上石于晋江八仙山公园。 说明:本拍品为张瑞图所书罕见有关魏忠贤诗作。考其诗文内容以及书法风格,此作应为于天启三年(1623)之后所作,是张瑞图书法大成时期的绫本作品。轴中七律诗是为北京碧云寺所作,1623年魏忠贤扩建重修碧云寺,目的为了让此地作为自己身后之所。故此诗应为碧云寺扩建之后,张瑞图或应魏忠贤之命所作。碧云寺为元代始建,本名“碧云庵”,即为现在的香山碧云寺。 明末以来有关张瑞图声名的争议颇多,张瑞图虽身处魏忠贤阉党漩涡之中,但他秉持“内持刚决,外示和易,明剂消长,默施救济”,并未助纣为孽并暗中抵制,并保全无辜的牵连者。天启三年癸亥(1623)七月,张瑞图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官正四品。因其与同乡也是阉党核心魏广微的诗词唱和,张瑞图逐渐受到阉党的关照,这也可见张瑞图作此碧云寺七律诗的由来。最终崇祯二年(1629)清算阉党之时,张瑞图因“无实状”,留得清白之身。张瑞图多次上疏请求辞官,然而因为奉旨曾为魏忠贤生祠书丹,被时人认定于名节有玷,这也是张瑞图终身悔恨之事。 此作通篇连贯俊逸,用笔大胆迅速,间有涩笔,虚实韵律变化有致,笔法硬哨不失灵动,盘旋往复间没有回锋顿挫的修饰。章法上行距疏空,这时是学界普遍公认的张瑞图书风的第二阶段,即天启元年(1622)到崇祯元年(1628)之间。这是他书法个人风格达到成熟并逐渐强化,在创作上获得巨大收获的阶段,也是他在仕途上最巅峰的时期。此作是其奇逸峻拔书风之佳作。 此作为绫本立轴,实为张瑞图书法大成时期的典型风格。此作展览于“白毫墨涛——张瑞图书法特展”并附出版,且有刻石在晋江八仙山公园。所书为七言律诗,单落“瑞图”二字穷款,统观整幅作品,他那滔滔不绝之气势,率直自然之挥运,不拘常规之用笔,力矫积习。在他的影响下,其后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接踵而出,开启了晚明“浪漫书风”的新局面,以激越跳宕的笔法、不拘一格的结体、险绝自然的章法,从书法的角度表现出了政权鼎革时期躁动不安的惶恐与挣扎,也颠覆了温柔敦厚的传统士大夫审美标准。 作者简介:张瑞图(1570~1641),字无画、长公,号二水、白毫庵主人,福建泉州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善画山水,法黄公望,亦工佛像。书法奇秀,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合称“晚明四家”。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