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宣德 青花灵芝纹盏托

图录号:31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宣德 青花灵芝纹盏托
图录号:
315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直径19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远方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几暇怡情——宫廷·珍玩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04日
备注:
声 明:
明代永宣时期是明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蒙荫高祖、曾祖治世之积淀,此期物阜民丰,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再者,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海上丝绸之路打开,大量的海外文化传至内地,使得此期经济稳定,军事外交趋于平稳,并随着海外贸易的开通和海外陶器、金属器皿的传入,故而明代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在造型、纹饰上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如这一时期的瓷器在外交经贸中的地位,故而烧制工艺上极为讲究,胎体坚致白皙,胎体略厚,触摸十分顺手。再者,烧制数量也大为增加,色料上也更多的采用了苏麻离青这种进口青料,使得此期的青花瓷具备发色深沉浓艳,呈现深蓝色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因深受西亚陶器和金属器的影响其造型上产生的变化,纹饰上也表现出了很浓的西亚纹饰特点。据资料显示,永乐时期,为了彰显大明盛世之威望,永乐帝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并带着沿海各国的特产折回,极大地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大大丰富了与沿海各国的文化交流。以致对宣德及后世均产生了产生巨大的影响。明王世性《广志绎》中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此类型盏托从明洪武开始陆续都有烧造,洪武时期有见此造型的釉里红盏托,据查故宫博院藏《明初青花瓷》出版的永乐时期盏托,跟本次拍卖带宣德款灵芝纹盏托造型、尺寸、纹饰几乎一致。历史资料所在,宣德以前此类型盏托皆没有款式。
宣德帝能文能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能诗能绘,为人勤恤民隐,慎于用人。在绘画作品《明宣宗宫中行乐图》不仅表现了宣德帝娱于射箭、投壶、蹴鞠等活动,其中在投壶一场景中就绘有盏托的一件器物。盏托是置放茶盏的托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多为瓷质。器型也一直流行,至清代仍有使用。此茶盏大致作盘状,浅腹,十六出花瓣形折唇,底近平,底中央设覆杯状托体,中空,外壁精绘八道青花曲线,与八瓣的方向相反。底内以青花署“大明宣德年制”双圈楷书款。托与折唇之间分饰青花八组花瓣,外缘以十六出花瓣形勾饰青花粗细双边,近中心处各饰一青花小灵芝纹。盏托盏托外壁同以青花勾描涡形纹,下承浅圈足。通体施透明釉。据查证,此类盏托在明永乐时期就曾有大量烧制,并出口西亚沿海各国,时处于贸易之需并未书写年款。而至宣德年后,随着郑和西下东归途中的病故,明代最后一次远洋贸易结束,而为西亚沿海各国生产的大量外销瓷器也因之而转销往国内各地,并书以年款以示区别。此盏托造型一如永乐器型,纹饰绮丽,具有明显的西亚阿拉伯纹样特征,其青花发色深沉,釉层肥厚滋润,釉面光泽柔和,白中泛青,均具备永乐时期特征,唯内款足以说明宣德青花茶盏的与众不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