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2015秋季拍卖会> 崛起之路•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手迹专场>张之洞(1837~190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致张之万信札
图录号/艺术家:

张之洞(1837~190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致张之万信札

图录号:227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之洞(1837~190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致张之万信札
图录号:
2274
年代:
1860年作
艺术家:
材质:
纸本 册页(九页)
作品分类:
尺寸:
27×11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崛起之路•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26日-28日
备注:
声 明:
签条:张乡陶太史墨迹。壬申四月题签,□荪邱浚恪。钤印:浚恪(朱)鉴藏印:仲敏珍藏(朱)展览:“崛起之路——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文物展”,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出版于展览图录第42页)说明: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张之洞致族兄张之万信札,时年三十三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年轻学子及普通士大夫对西方人和当时局势的认识,是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张之洞早年思想的重要材料,且似从未发表。由信中“方今重兵已挫,藩篱已隳”和清政府欲在通州集结兵马,再考之张之洞所署“七月十八日”,可知写信确切时间为1860年9月3日。当时,由额尔金、葛罗率领的英法联军已经攻陷大沽、天津,预备进犯北京,情势十分危急。有鉴于此,尚是举人身份的张之洞不揣冒昧,给在天津等地督办团练的张之万写信。在信中,张之洞尽管明白上意和形势都迫使清政府谈和,但依然抱有较为乐观的心态,希望张之万能够先将君命放在一边,召集兵马、豪杰进行抵抗,或至少做出准备决战的架势,以期战胜或威慑英法联军,俾使和议速成。否则,若以新败之后迅速求和,对方将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显然对清政府不利。这一点是张之洞过人魄力的体现,适可用来解释其晚年何以敢不奉慈禧之命,而擅自与各地方大员通气,倡导东南互保。但彼时张之洞对于洋人和战争的认识尚流于肤浅。其所赖以抵抗联军的,是“移檄州郡,开陈忠义,延揽豪杰,使之各囤其乡,各练其众,互为声援”。清政府操练甚久的精锐部队尚且不敌外人,更遑论这些临时集结的部队。哪怕退一万步,英法联军在半月后即攻下了通州,时间上也不允许临时即可凑足相当的部队。在策略上,除集结大兵外,张氏的对策主要为散发檄文,“首暴其(指联军)罪恶以詟其气,次发彼奸谋以攻其心,更激励士民使之争为难”。如果一纸檄文真有如此功效,清军估计早就不战而胜了。另外,张氏所言“广东、上海凡有夷馆处所,无不痛心切齿,思食其肉,此不待智者而知矣”,以及洋人唯恃战舰、陆战战斗力弱等,皆是张氏耳食或想当然而来的知识。作者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孝达,号香岩、壶公,河北南皮人。同治二年进士,探花。光绪末年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为清末洋务派首脑之一。上款简介: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兄。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同治间署河南巡抚,督军拒捻军,太平军各部。移督漕运,助淮军堵截赖文光部。历江苏巡抚,浙闽总督。光绪中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达。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