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郎静山 柳溪春舫

图录号:1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郎静山 柳溪春舫
图录号:
12
年代:
1988年作
艺术家:
郎静山
材质:
镜片 银盐纸基
作品分类:
尺寸:
41×31.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文津阁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文津—中国书画与文房雅玩
拍卖时间:
2016年12月7日
备注:
声 明:
题识:柳溪春舫。郎静山大师遗制,徐邦达题。
钤印:徐邦达印静山长寿说明:郎静山晚期摄影代表作之一,照片构图精美,意境幽远。“轻舟”“细柳”的意象在郎静山不同时期的集锦摄影创作中屡有表现,如“野渡无人舟自横”、“芦岸轻舟”、“钓罢归来不系舟”、“斜风细雨不须归”、“烟波摇艇”等作品,是静山集锦的代表风格与意象之一。此幅为郎静山去世前制作,画面左侧带有著名书画鉴赏家徐邦达先生的题跋。收录于1988年台北美术馆出版的《郎静山诗画意趣摄影特刊》。
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其交游之广阔几乎涉及近现代所有重要名家,从艺术界如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溥儒、吴湖帆、于右任等到文化政治界的,蒋介石、罗家伦、郁达夫等都是他镜头下的常客。他最富代表性的山水摄影作品,以“暗房叠放技术”创造出极富特色的集锦摄影,将国画中的画理画境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美的作品’”,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此次文津阁秋拍,策划并推出了郎静山先生专题,其中包括郎先生不同时期的经典影像作品16件及其书法作品2件,另有吴湖帆雅赠给先生的书法对联一件,共同构成了这次的郎静山先生专题。
绘画在用笔、构图上可以趣舍万殊,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很难自然取舍,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工具虽有不同,理则归一。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他是将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本场的影像部分涵盖郎静山先生30至80年代末各时间段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静山集锦”系列、以及一次成像作品,融入中国画意,意境深远,并有徐邦达、程十发、饶宗颐等名家题款。如《柳溪春舫》,摄于1988年,其晚期“集锦”系列代表作之一,“轻舟”“细柳”“晓月”等意象自古就为文人们所钟爱,在郎静山的创作中也屡有表现。《晓风残月》作品,也以同样的题材,营造出一种“杨柳岸,晓风残月”之诗情画境。《月明好停舟》则以“集锦”的方式将明月、斜树、孤舟组合出富有诗意的画面,右侧配以饶宗颐题款,诗画相得益彰,别有趣味。《张大千像》是郎静山1963年到巴西张大千的居所八德园时为大千先生所拍摄,将拄杖远望的大千先生与挺拔苍郁的古松结合,衬托出大千先生的仙风道骨之气象。《风晴玉露》则是以“竹”为主题的一幅静物作品,以光塑形,以墙为纸,构成前后虚实对比,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墨竹图。
影像之外的两件郎静山先生书法,一件为其1990年所写甲骨文小品,清雅可爱。另一件为行书五言联,是其最晚年作品之一。此外还一件吴湖帆书郎静山上款的行书八言联,洒金红底,笔沉墨厚,落落大方。
(周敏)
Lot012-Lot030为“静山集锦”专题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