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 15世纪 佛母与大成就者

图录号:100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 15世纪 佛母与大成就者
图录号:
1007
年代:
15世纪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1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静观——历代造像及宗教艺术品
拍卖时间:
2019年08月10日-11日
备注:
西藏铜鎏金此尊右侧立像为一持腰鼓佛母,佛母戴冠束发,面生三目,五官端正清秀;配饰连珠项链与钏镯,袒上身,下身着绸裙,躯体丰腴婀娜;腰系双面鼓,右腿站立,左腿弯曲,双手作击鼓状,身体呈瑜伽舞姿站立。宝瓶居中,左侧为大成就者,三目、咧嘴,作愤怒相,身斜缠一蛇,左手持法杖,右手扶宝瓶。下承束腰仰覆式莲座,莲瓣饱满对称。整尊造像造型生动写实,动态舒展,尤其佛母微倾的头部与做击鼓状的双臂平衡,上下呼应,鲜活生动,似能亲临见其优美的舞蹈与倾听到婉转低回的鼓乐。这件作品的关键在于宝瓶,藏传佛教以重视教法传承闻名,亦即“灌顶”。这个观念源自古印度王子继承王位时,国王用一个瓶子把海水浇灌至太子头上,表示从此以后太子便获得了王位。佛教则借用这种仪式于教法授受,宝瓶正是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器。因此,本尊组合即是象征性地表现佛母向大成就者传法。本尊具有丹萨替寺造像的风格特点,造像躯体的肌肉表现、大成就者圆鼓的双眼、全身装饰镶嵌各色宝石、低矮而饱满的莲座、红铜基底鎏金的色泽皆可以作为佐证。丹萨替寺乃是噶举派的重要支脉,噶举派得名的由来,从字义上来说,“噶”为佛语,“举”则有传承之意,揭示该教派格外重视师徒之间教法授受的特点,表现在造像方面,也能够说明何以灌顶的主题会被创造。这类主题的造像存世十分少见。布达拉宫藏品中有一件类似造像,可作比较。
声 明: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